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施工企业工程标准定型图国际互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企业管理 >> 信息化 >> 正文
探讨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作者:web13741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1-12-27 21:13:30
设领域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就是建设领域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个良好的范例。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建设领域信息化的国家,日本从1995年开始重视CALS,并由政府的通产省牵头,在建设省、运输省、农林水产省等部门开始推进。在经济连年不景气的日本,人们认为推进CALS是恢复景气、增加行业竞争力的一付良药。有的学者提出了这样的比喻:交通工具由马车变为火车和汽车之后,生产率的提高幅度为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极其巨大的;计算机网络同样是一种交通工具,只不过它负责运送数字化信息,因此,实现信息化完全有可能带来生产率的成倍提高,并极大地推动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建设省于1996年提出了具体目标,即2004年在国家重点工程中率先实现信息化,2010年在全国的公共工程中实现信息化。这一目标对于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含义:对于建设管理部门而言,这意味着到时候必须实现信息化管理,否则,将无法开展工作;对于建设企业来讲,这意味着到时候若无法达到信息化的要求,就无法参与公共工程项目,而这一点对企业将是致命的打击。

  根据有关资料,日本建设领域信息化的核心内涵是:①以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全部信息实现无纸化;②项目的有关各方利用网络以及电子介质进行信息的提交和接收;③所有信息均存储在数据库中,便于共享和利用。它的终极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并最终增强行业的竞争力。

  在确定了具体目标之后,日本建设领域信息化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了工作。一方面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展开试验,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第一批实验在37个试点工程项目中同时展开,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一方面是由政府牵头,产学研结合,开展扎扎实实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有关标准的草案,如CAD制图标准、施工资料的电子提交标准、设计及咨询资料的电子提交标准等。

  2001 年2月,笔者赴日本访问时参观了一个在大阪附近的建设工地,看到了日本建设领域信息化的一个典型案例。这是一个液化气储藏罐保护壳施工工地,保护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该项目的参建方包括:建设方、设计方、3个承包商和4个混凝土供应商,在信息化方面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 使用ASP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安装该工程的管理软件,对管理信息进行一元化管理。通过该系统,所有参建方使用互联网把需要向其他方传递的信息,及时上载到同一个数据库中,使得其他参建方能够方便、及时地共享相关信息。

  ● 在现场安装万维网摄像机,使有关参建方能够方便、实时地看到现场情况,并可在互联网上对摄像机进行遥控,包括调节对准目标,进行放大、缩小等,查看的效果非常好。例如,应用安装在高处的万维网摄像机,在计算机上通过调节,可以把混凝土浇筑口看得清清楚楚,并且可以由此实现远程专家咨询、遥控指挥、实时监控等。

  ● 在混凝土供应场的系统中增加数据服务器功能,使得有关参建方可以在互联网上方便、实时地浏览混凝土的质量参数,进行混凝土质量趋势的显示和分析等,从而进行质量的监控。值得说明的是,该工地并非建设省或哪一级的试点工地。

  因此,通过该工地的信息化应用情况,可以看到日本建设领域信息化发展趋势之一斑。

  迫切呼吁标准化

  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我国迟早会开放建设领域,到那时,竞争对手将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强手。要想在日后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及早做好准备工作。大力发展我国建设领域信息化,需要做的工作有千头万绪。依笔者之管见,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必不可少:

  首先,应该端正认识。认识到建设领域信息化是一种发展趋势,同时是一次有利的发展机遇。既要认识到建设领域信息化发展的迫切性,又要认识到,发展建设领域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要克服“信息化就是买点硬件和软件,开发点软件”这种认识上的误区,而是真正地使信息技术得到充分的利用,来改造和提升现有的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建设领域内的企业不能满足于自身所取得的进步,而要和国外先进水平去比,甚至要敢于超越国外的先进水平。在信息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对于我国建设领域,这也是值得尝试和争取的。

  其次,应该系统地推进。发展建设领域信息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如明确发展目标、进行有关的宣传和启蒙、健全实施组织、组织关键技术攻关、组织开发相关标准、基于通盘考虑系统的开发、实际措施导向、计算机软硬件的普及、人员培训等。上述工作是政府部门和企业双方都需要努力进行的工作,但其中,政府的责任尤为重大。这一问题的实质在于,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