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公路建筑中土桩挤密施工法的应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公路 >> 正文
论公路建筑中土桩挤密施工法的应用
作者:陈承昭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11-6 21:07:51

  摘要:在公路建筑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多种多样,而土(灰土、二灰)桩挤密法则是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湿陷性黄土、新近堆积黄土和杂填土的一种地基加固法。本文对这一柔性桩的适应范围、材料质量、施工方法、质量控制要点、常见问题及对策作了简要介绍。

  1 土(灰土、二灰土)桩挤密法的适应范围

  1.1 挤密法。挤密法是以振动、冲击或沉管等方法成孔,然后向孔中填入砂石、碎石、土(或灰土、二灰土)、石灰或是其它材料,再加以振实而成为直径较大桩的方法。挤密法属于深层密实而成为直径较大桩体的方法。挤密法属于深层密实法之一,是当代地基处理方法重大进展的标志。

  1.2 土(灰土、二灰土)桩挤密法。此法是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湿陷性黄土、新近堆积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的一种地基加固法。它是利用打入钢套管(或振动沉管、炸药爆破)在地基中成孔,通过“挤”压作用,使地基土得到加“密”,然后在孔中分层填入素土(或灰土、二灰土)后夯实而成土桩或灰土桩、二灰土桩。它们均属于柔性桩,与桩间土共同组成复合地基。

  1.3 以处理地基目的选用桩的性质。①以清除地基的湿陷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土桩;②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或水稳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灰土桩或二灰土桩。

  1.4 不宜采用土(灰土、二灰土)桩挤密法的情况。①地基含水量大于23%、饱和度大于0.65时不宜采用,除非施工时采取排水措施;②黄土层夹有薄沙砾层厚度大于0.4m时,不宜采用,因施工打孔困难。

  2 土(灰土、二灰土)桩材料质量的控制

  2.1 素土。素土的土料一般采用过筛(筛孔不大于20mm)的粉质粘土,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也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素土若含有碎石,碎石的粒径不得大于50mm。

  2.2 灰土。灰土中的土料宜用粒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并应过筛,其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mm。灰土中的石灰应使用新鲜的生石灰,其块径不得大于5cm,含石量不得大于5%。因为生石灰块过大,桩的密度不好,生石灰遇水膨胀后会软化成牙膏状,生石灰粉面太多,会产生喷浆现象。

  2.3 二灰土。二灰土中的粉煤灰必须晾干,且与生石灰按一定的体积比拌和均匀,否则会影响增强作用。

  3 土(灰土、二灰土)桩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

  土(灰土、二灰)桩的施工必须按设计要求和现场条件选用沉管(振动或锤击)、冲击或爆扩等方法进行成孔,然后填料夯实。

  3.1 成孔挤密。土(灰土、二灰土)桩的施工按施工工艺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不同方式:

  3.1.1 沉管法成孔方式。①施工方法:使用振动或锤击桩机,将带有特制桩尖的钢制桩管打入土层中至设计深度(一般最大深度为7~8m),然后慢慢拔出桩管即成孔。②质量控制:选用的打桩机技术性能应与桩管直径、长度、质量以及地基土特性等相适应;锤重不宜小于桩管质量的2倍,桩机就位必须平稳,桩管对正桩孔;沉管开始轻击慢沉,待桩管稳定后及时拔出,并防孔口破坏;成孔后若发生桩孔严重缩项和回淤,必须填入干砂,重新沉管成孔。

  3.1.2 冲击法成孔方式。①施工方法:使用定型或简易冲击机,将锤头提升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反复冲击使土层成孔。成孔深度一般可达20m以上,孔径为500~600m。②质量控制:选用机型应与现场土质条件和孔径设计直径相适应,必须在钻机上装置钢管导向器,确保锤头准确入土和防止孔口破坏;开孔时低锤勤击,锤头全部入土后正常冲程锤击,但不宜多用高冲程;在钢丝绳上必须设置长度标志,便于观测和掌握冲孔的深度。

  3.1.3 爆扩法成孔方式。①药眼施工法。在含水量超过22%的土层,将直径为1~30mm钢钎打入土中,拔出钢钎形成药眼(小孔),往药眼内装填炸药和1~2个电雷管,引爆后即成桩孔。其质量控制主要是对使用的炸药要为国家生产的产品,并把握好用药当量。②药管施工法。在含水较大的土层,用洛阳铲或扁头铲在土中挖成直径60~80mm和深度与桩孔设计值相同的孔洞,然后往孔洞内放入直径为12~30mm的炸药管和1~2枚电雷管,引爆后即成桩孔。其质量控制是使用的炸药必须是国家生产的产品,计算好用药当量。

  3.2 填料夯实

  3.2.1 施工方法:①回填夯实施工前,应进行回填试验,以确定每次合理的填料数量和夯击数;②根据回填夯实质量标准确定检测方法应达到的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